北青快评|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介绍,“十四五”期间计划统筹利用各类中央资金,在全国推动建设2000个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完成50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众。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总体来看,我们与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的目标要求,以及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足和短板。此次国家将全民健身明确定位为一种公共服务体系,强调覆盖全民、公益导向,既重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又要求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公共服务属性决定了全民健身不可能是一种市场自发的“供需平衡”,而是需要政府部门担当作为,实现服务全覆盖。当前除了补齐体育健身设施的短板,还要补齐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弱项。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无论是促进经济发展,还是丰富精神世界,全民健身都有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
推动全民健身,必须解决很多地方长期存在的运动场地“一场难求”“望价兴叹”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其“可及性”,尤其是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要促进优质体育资源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一方面,着力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夯实社区全民健身基础、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让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要把常住人口数量作为体育资源配置重要考虑因素,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让社区健身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发达,让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提高国民素质,夯实健康根基,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所在。人人参与,真正让全民健身真正“热起来”,则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撑。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以创新的力量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打造全面健身“新载体”。只有实行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参与主体多元化、供给内容多元化、供给模式多元化的格局,才能形成全民健身发展长效机制,让全民健身运动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