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重庆的童童是一名罕见病患者,疾病导致他先天性没有牙齿。两年前,当时5岁的童童在家长带领下,首先次到华西口腔医院就诊。经检索文献,国内此前无类似病例的报道。
历时半年,于海洋教授团队突破传统修复技术,成功为童童制作全口假牙,并在全球首次建立全生命周期儿童颌骨测量及义齿更换的数字预测模型,更对之后这类小儿无牙颌修复重建序列治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了解,该病例报道目前已发表在今年的口腔修复学领域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上。
头发稀疏,满脸皱纹,张开嘴,没有一颗牙齿——这是2020年7月,于海洋教授首先次见到童童时的直观印象。
原来,童童出生后不久,家长发现,到了萌牙月龄却迟迟没有长出牙齿。在来华西口腔医院就诊前,童童的奶奶已经带着孩子辗转过多家医院了。
经仔细检查后,医生发现,除全口无牙外,童童还存在头发及眉毛稀疏、皮肤干燥及颈部纹路较深等体征。经进一步询问相关家族史并结合文献查阅,于海洋教授明确诊断童童患有“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症伴先天全口牙列缺失”,这是一种罕见病,如果没有尽快干预、帮助孩子恢复发音和咀嚼等生理功能,不仅会给孩子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也有可能因先天缺陷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
经过反复的讨论、实验,于海洋教授带领的华西口腔修复临床团队与口腔医学技术团队最终为童童确定了治疗方案——通过数字化设计和三维精准打印个性化托盘,量身定制童童治疗所需要的校准配件、准确记录孩子的全口颌位关系,并且首次在哥特式弓(一种技术装置)上建立相对恒定的颌骨空间坐标系,以便能继续追踪患儿的颌骨生长发育情况和义齿与颌骨的匹配性,同期记录身高、体重、面部几何尺寸等非X线类对儿童发育健康无影响的实测实量手段来记录相关数据,并做分析梳理,方便今后在童童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为他及时制作相匹配的全口义齿。
通过童童的案例,于海洋教授带领的团队突破传统修复重建的创新,成功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儿童颌骨测量及义齿更换的数字预测模型,这一意义,不仅仅使童童能够持续性地接受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更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随着生长发育,这类先天性疾病的孩子的颌骨会如何变化?义齿矫正之后,对孩子的发育缺陷的颌骨,有哪些正向的功能影响?稳定性如何?”于海洋说,如果能够精准地进行十年、二十年的全面追踪、量化研究,对于其他同类型患者的治疗前景来说,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暂无评论内容